新聞中心
海西石材城大幕拉開,南安石材邁入新石代!作者:甘振任 來源:《海西石材》雜志 時間:2014-9-17 8:52:31 前言 全球經濟已經進入了新的競爭模式時代,產業集群、市場集群已然成為引領一個地區加入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路徑。 石材行業,一個高度全球化的行業,從興起到發展,在中國雖然不過30年,卻造就了如南安、云浮、萊州等一批石材產業高度集中的區域經濟神話。但受到國內外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中國石材業自身粗放式的高速增長模式限制,當前整個行業停滯不前,亟需轉型升級! 面對當前現狀,筆者認為,南安作為全球石材產業發展最集中區域,完全有實力引領中國石材實現“二次騰飛”。針對這一觀點,《海西石材》雜志本期專題將為您解析,南安石材如何邁入新石代。 水頭石材,因何而榮? 石材是一個以資源為主導的行業,但縱觀以水頭鎮為中心的南安石材產業,除了隔壁石井鎮有幾個花崗巖礦山外(目前已封礦),幾乎無資源可言。而一個沒有石材資源的小小鄉鎮,卻被冠以“中國石材之都”的稱號,難免讓人感到疑惑,而探其緣由,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市場。水頭的繁榮,一直與“市場”二字休戚相關。 1、以市場的理念,催生水頭奇跡 從廣義上對“市場”的解釋,市場本身沒有商品,而是通過引進原材料,經過加工再賣出去的商業行為。卓有遠見的水頭石材人,把 “市場”的概念應用到了極致,水頭石材,正是運用這種市場的商業模式,依托廈門港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將全世界的石材荒料進口到當地,加工后再由其龐大的營銷隊伍將這此成品或半成品銷往世界各地,這種兩頭在外,貿易為主的市場商業模式,使水頭被冠以“世界石都”、“中國建材之鄉”等美名。而筆者認為,用另一個稱呼——“世界石材集散中心”來形容水頭更為貼切。 2、以市場為載體,成就行業名片 相信到過水頭的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整個水頭城鎮,就是一個大的石材市場,而在這個大市場中,又密密麻麻分布著無數個中型、小型的市場,讓到來的客商感受到濃烈的石材商業氛圍,從而聚集更多的石材客商前來選材、采購。這種以市場為載體的營銷方式,在前幾年不僅給水頭帶來龐大的石材銷售額,由于人流的劇增,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商業的繁榮。但隨著現代商業綜合體的興起和人們對一站式便捷采購的要求,傳統的那些零星松散的中小型石材市場已漸漸失去了它的功能優勢。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石材行業面臨的市場環境較上年更為嚴峻:國內房地產行業投資增速持續放緩、歐美國際市場復蘇水平低于預期;同時,企業成本高,產品同質化競爭、低價競爭嚴重。在2014年上半年石材行業經濟運行報告中,很直觀地看出,2014年上半年,盡管行業整體保持了平穩的發展態勢,規模以上企業生產、銷售、投資均保持了2位數的增長,但增速普遍低于往年,加之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庫存增加,統計數字反映的形勢已不容樂觀。在調研中了解到,企業的普遍感受更甚于此,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在當前形勢下能夠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已經就很不錯,他們正在經歷的是前所未有的考驗,已經危及到企業的生存。因此行業轉型升級更加迫切,優勝劣汰的生存考驗日益殘酷。以南安石材產業為例,南安石材產業在前十年曾創造出神話般的GDP增速,然而,在當今新的經濟環境下,以傳統粗放式經營模式為主的石材行業在遭遇國際和國內市場寒流的侵襲下,逐漸被淘汰。在《海西石材》雜志記者歷時3個月對水頭石材市場的采訪調查中發現,大多石材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企業銷售利潤大幅下降。一位石材資深人士直言:“如再不轉型升級,必會有一部份石企將熬不過這一波寒冬而倒閉停廠”。 筆者還了解到,受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大環境影響,當前大部分企業出口業務受到影響,同時隨著國內家裝市場等對石材需求的增速,很多中小型石企開始關注并考慮進軍國內市場,但由于國內營銷渠道缺乏,對打開國內龐大的市場空間無從下手。 目前南安的石材企業業務以出口和國內工程為主,大型品牌企業通過展會等形式拓展銷路。而中小企業則主要通過人脈關系營銷,與成熟傳統行業相比,石材企業缺少大型的產品交易展示平臺,營銷渠道尚未真正市場化。這些石材企業急切需要可以整合周邊產業乃至政府資源、帶領企業及區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綜合性服務市場平臺。 市場集群,需要龍頭帶動 一個經濟體發展到一定程度,要形成產業集群,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市場集群。綜合性的專業集群市場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這也是目前南安石材產業邁向新石代選擇的方向。 這幾年不僅僅是石材行業,與石材產業相配套的上下游企業,如加工設備、輔料企業等已經在南安加速聚集,但也是由于銷售模式太過單一,沒有專業的市場平臺,沒能形成協同發展,聯動發展。 當前南安石材只有依托水頭地域優勢和雄厚的產業配套,以現代化的綜合市場為載體,整合全球石材產業資源,全產業鏈資源整合達到高效運轉。以密集業態帶動客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度匯集,從而降低整體行業運營成本,創造更大經濟效益,實現由財富聚變到達裂變。 超大規模的綜合石材市場將直接帶動南安石材產業實現質的飛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有利于形成區位品牌。比如在中國浙江,義烏小商品城的品牌比任何單個企業品牌更響亮,更加受歡迎,這就是區位品牌的優勢,比單個企業更有號召力,更有資源可挖。 第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包括生產、物流、交易成本,在綜合性的石材園區內,得到的服務、集約化資源供應相比單體企業要節省。 第三,提高了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規模和范圍效益指在一個綜合式的產業城,由于它的規模大,產業鏈上各種附加產品必將隨之依附出現,這將有助園內企業更便捷開展配套銷售業務。“大市場才有大空間,大空間才有大品牌”產業城的模式將直接惠及企業產品銷售。 從產業集群時代進入市場集群時代,產業集群在某種意義上是企業之間的一種行為,也是我們從自己角度出發看到的變化,但是未來石材業一定是市場集群效益大于產業集群效益。也就是說,石材交易市場在一定的地域空間上將出現聚集效益,這將有助于全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義烏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城、海寧皮革城為代表的專業綜合性市場,由于其龍頭帶動,從而給本行業中小企業帶來肥沃的商圈經濟,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證。 海西石材城,開啟石材產業市場集群大幕 在南安轉型升級的接力賽中,接下石材產業市場集群這一棒的海西石材城正以領軍者的姿態,昂首前行。8月26日上午,備受矚目的海西石材城精品花崗巖項目強勢亮相,盛大的開業儀式,近300家石材企業1000多人參加了這次盛會。 海西石材城系福建三葉集團斥50億巨資打造,作為國家工商總局和發改委等部門正式立項并備案的重點工程項目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著重扶持項目,海西石材城項目的啟動貫徹落實了福建省委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南安市委市政府啟動“打造石材陶瓷千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發展要求。海西石材城總體規劃包括大板市場、花崗巖精品市場、荒料堆場、大理石加工廠,異型加工廠、精品研發展示中心、金融服務咨詢中心、商務辦公配套等各功能區塊,總占地面積近2000畝。一期花崗巖精品市場, 500個鋪位,近300家石材企業已滿鋪滿租簽約進駐。 建成后的海西石材城將成為區內產業基地中最大的石材城,未來“海西”將作為南安石材產業市場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南安石材產業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升級,加速南安石材業的整合,打造石材產業發展新格局,進一步鞏固南安作為全球最大石材集散地的中心地位。 海西石材城的開啟,也預示著長期以來南安石材行業市場組織松散的局面即將結束,區域品牌更加集中,市場業態更加完善,也將昭告石材天下,南安石材行業有了現代化的綜合性市場,行業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必將使石材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也必將加快產業升級。
因為沒有石材資源,南安石材產業的發展靠的是荒料的引進與加工,這一傳統的發展方式成就了水頭,但同時也制約著水頭石材產業的發展。石材行業早已闊別初級加工和粗放管理的發展模式,如何實現便捷高效的交易,讓消費者享受高質量的服務,是南安石材行業的突破點。而海西石材城傾力打造的一站式的石材采購中心,也宣告了這一趨勢的到來。 大家所熟知的萬達廣場,就是一站式采購最典型的案例,其優勢所在即你想要的、你所需的在這個綜合體里都能得到滿足。同理,映射到石材行業也是如此。筆者認為,未來石材采購將更加注重購物體驗,不僅一個工程所需的石材品種、輔助材料在一個產業城內就可一站式采購,并且采購商的交易談判環境、金融服務、物流服務、語言服務、法律服務,甚至衣食住行都可以在得到舒心的配套。而海西正是按此標準規劃建設,完全顛覆了石材傳統商業模式。 海西石材城以現代化的行業綜合體模式,打造全球石材產品一站式采購中心,以一座城的概念將商業、辦公、生產、展覽、會議等行業空間功能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統一的綜合體。 南安水頭的石材產業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后,正在從“傳統”逐步向“現代”升級,而產業升級離不開完善的配套服務來推動。 當前,全國上下都在積極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而海西石材城項目,恰恰就是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項目定位就是要打造“全球石材行業最好的現代綜合服務平臺”。從現代服務業角度來看,它是為石材行業提供產業發展配套,具有行業專業特性;從石材產業角度來看,它屬于現代服務業領域,專業為石材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服務。也就是說,在石材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所需要的服務和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園區里,都能輕松解決。這迎合了最新的商業模式趨勢。
一個區域的競爭優勢取決于當地產業的競爭力,產業的高度集群化所具有的合作與創新正是促進區域產業競爭優勢提升的重要動力。 縱觀中國石材行業20余年的發展,創新能力不足已成為行業的“死穴”。石材行業適應市場有余而影響市場不足,這與石材行業長期處于初級市場發展階段有關,企業單純依賴大板加工、工程板批發就有錢賺。但在市場增長放緩、競爭不斷加劇的形勢下,僅以量取勝已無法讓企業應對當前的市場環境。石材企業普遍缺乏在產品創新和技術方面的投入,沒有形成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無法在國際國內市場起到引領消費的作用,在國際市場始終處于被動的角色。企業普遍生存在同質競爭和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之中。根據在調研中了解的情況顯示,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和經營策略的企業,生存狀況普遍好于墨守成規的企業。 海西在商業模式上高度集群并融會貫通,不僅打造體驗式實體實物展示商業模式,結合時代發展開創性的配套建設金融、電子商務、展覽中心,信息傳媒等,以“傳統+創新”的商業模式全方位覆蓋,讓顧客無論身處何地隨時都能通過手機、電腦等各類終端分享產品信息了解相關資訊, 完美享受線上信息與線下體驗。 目前南安石材行業整合產業鏈的創新理念已經初步形成,一些龍頭企業也已在踐行,但是中小企業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力量略顯單薄。海西石材城就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在石材服務領域上,海西石材城是超前的。專注做服務,服務于有遠見卓識、力求轉型亟需升級的中小企業。 筆者從海西石材城工程指揮部了解到了一個未來具有高效整合、快速反映市場需求的綜合服務平臺。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加工制造、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在內的所有需求,在海西園區內都能輕松接洽相關的入駐企業。在此基礎上還能往石材行業上下游縱向延伸,實現上下游資源平衡配置,讓創新與品牌貫穿始終,這不但有利于強化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而且可以實現企業資源互補,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目前做全產業鏈的整合升級必然是大勢所趨,只有將產業鏈整體提升,才能縱向整合市場資源,企業才能做到對自身資源的最優配置,從而引領產業走向成熟。 海西以影響世界的魄力,彰顯行業恢弘氣度;以超前的科學規劃,必將開啟石材市場新格局,引領南安石材邁入全新石代。
整個行業的成熟,不是單幾家龍頭企業“鶴立雞群”,而是整個產業鏈上相關中小企業“百舸爭流”,同步繁榮,才真正體現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未來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一種集聚的聯動發展。全面建成的海西石材城將引進千家企業入駐,協助入駐企業做好信息收集、渠道擴張,市場管理的工作,并使之協同合作,對等競爭,從而提升品牌和企業影響力,全面整合行業渠道資源,并提供渠道、信息、技術、媒體、政府資源的支持。 定位為“做體驗型的專業市場,體現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海西石材城,對資源進行整合,信息集中共享,將大大提高企業對市場商機和產品趨勢的掌握,提升企業議價能力,避免企業之間進行價格戰;而對于采購商而言,超過數千個品類石材商品交易,客戶想要的在這里都可以一站式購全,這種商城的業態必將帶領整個行業一同實現升級和跨越。 |